微记载·最聊城|1斤17元!茌平的赤松茸卖进上海商场

日期: 2025-01-06 作者: 装车发货

  初冬时节,气候没有冷得完全,阳光散落生出几分温暖的任意,茌平区菜屯镇的赤松茸,迎来了收成的黄金时节。

  杨树林下的大片土地被灰黄的落叶完全掩盖,乍一看,这儿似乎与别处的清闲土地没什么不同,但张高虎顺手捡起新近预存在此处的一根竹棍,看似随意地走到某个区域顺手一拨,一朵朵赤松茸便展现在眼前,它们或三五成簇、或单独成长,肥嫩嫩、鲜灵灵。

  赤松茸,又叫大球盖菇,朵大,色泽美丽,富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维生素,有很高的养分价值。赤松茸并非松茸,但其鲜食的口感与松茸极为类似,细嫩爽脆,盖滑柄脆,幽香可口,又因其价格比松茸低价许多,所以深受人们喜欢,有着“菌中之王”的美称。

  “一级的是短且有粗度的,二级的是略微长点但也有粗度,再很长的话便是三级的了,。”张高虎是菜屯镇凤凰新村周桥网格党支部书记,也是菜屯镇第一批栽培赤松茸并最早吃到“盈利”的人。他口中的“等级”,是赤松茸在商场上的分类,一级的赤松茸一斤单价能够卖到15至17块钱,二级的一斤单价能够卖到9至10块钱,三级的也能卖到5至6块钱。“其实口感差不太多,便是一级的容貌美观一些。”张高虎笑着说。

  时至今日,张高虎栽培赤松茸已经有四五个年初了。菜屯镇林木资源丰富,林下清闲土地很多,运用现有的资源给大众找到一条致富的门道,是党委政府在作业中的重要方向。最初,镇党委从夏津了解到了林下赤松茸栽培项目,觉得不错,能够一试。

  “我第一年种了50亩,第二年种了20亩,但这20亩的效益比50亩还要多,便是因没有经历。”此前,照搬套用的栽培办法并没有带来料想中的高收益,由于缺少栽培经历,再加上销路并未成功打通,第一年,张高虎没有挣到钱。

  老百姓看到新项目不赚钱,纷繁发生了退意。但张高虎不怕,依旧铆足了劲寻办法、找原因,通过屡次讨教专家,他发现,菜屯镇每天都发生的很多木材下脚料,正是能够培育适宜赤松茸成长环境的好基料。“原来用的是在外边买进来的稻壳、豆壳,这些只能起到支撑作用,但不含养分,咱们还不少花钱,后来把这些去了,只运用当地的树皮和玉米芯。”张高虎称,用树皮培育出来的赤松茸口感更好,产值更高,赤松茸收成后这些基料原地破坏成为有机质,还能对树木成长起到养分作用,“比不栽培赤松茸的林子,砍伐的时分能多卖三四百元”。

  林下赤松茸栽培,既能充沛的运用木材加工抛弃的下脚料,又唤醒了全镇搁置的林下资源,构成了“沙地种树-树木旋皮-树皮种赤松茸-基料还田养树”的绿色工业循环,完成了1+1>2的作用,菜屯镇安身绿色开展,带领大众吃上了“生态饭”。

  “不能上肥、不能打药,有必要纯天然成长,一打药它就会逝世。”赤松茸的生存环境一定要确保肯定的天然性,才干有利于其健康成长,这个要求,反倒是减轻了张高虎的作业担负,且赤松茸对土壤没有要求,只需求气候阴凉,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不超越28度,就能够成长得很好,用张高虎的话说,在适宜的条件下栽培了赤松茸,就能够“撂地里不必管”,静待收成。

  菜屯镇栽培的经济林一般六年一砍伐,张高虎称,成长三年的树用来种赤松茸最好,由于够高够大,能够遮阴。赤松茸正常的状况下不种重茬,接连两年不会在同一块儿林地接连栽培,防止收到杂菌的影响,同一块儿地需求休整一年后再进行栽培运用。“本年在这儿种,下一年就挪到那里种,但菜屯有林子,有的是。”说到这,张高虎满满的底气,数不清的林地,给了赤松茸在当地成长最好的优势。

  现在,菜屯镇由新村党委领办赤松茸栽培合作社,采纳“新村党委+合作社+联建企业”的方法筹集资金,开展栽培基地,菜屯镇赤松茸栽培培育面积有100多亩,单是张高虎就栽培了40亩左右。赤松茸一年两收,一亩地的年产值约有三四千斤,去除本钱,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本钱投入一开始比较高,一亩地要投入六七千,现在投入只需求三千五左右,本钱减少了,收入就高了。”张高虎说。

  眼前偌大的一片林子,干松的树叶踩在脚下,沙沙作响,张高虎手中的竹棍似乎被注入的法力,它拨开哪里,哪里就有心爱的赤松茸,长出白菌丝就很快了,“你看,像这样长出白菌丝就快了,只需求六七天的时刻就能出菇”。

  冬天的赤松茸从八月底九月初开始栽培,45天时刻即可出菇,年前的采收期在40天左右,“只要不上冻就会一向出,零下2度今后就不太行了。”过了春节后,赤松茸从4月份便能够采摘,一向继续到五月中旬,“但本年特别,气温上升得慢,六一的时分还在采收,超越28度就不出了。”张高虎说。

  赤松茸到了成熟期,就需求天天采摘。采收需求的人工较多,菜屯镇瞅准这个时机,又带动了镇上的一批“银发族”工作。“七八十岁的白叟们,每天来铲个蘑菇也不会很累,一天能挣个七八十元。”张高虎称,自己的40亩地在一般的状况下,收成的高峰期一天需求60个人一起采收,低峰期需求10余人,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给村里的白叟增加了一部分收入,带动了村庄复兴。

  采收的赤松茸张高虎快速打包冷存,大部分都是以鲜货的途径往外售卖。“一级的大部分往上海,二级的本年往济南的比较多,城市的消费水平也不一样。”张高虎称,自己现在已经有了固定的经销商,最近简直天天都会有人打电话前来问询,“这几年都省心了,从栽培到出售都不成问题了,去上海隔天就到,那里的商场出售量很大,一天就能卖上千件,有一家批发商就够”。

  此外,菜屯镇还将赤松茸加工成为盐水菇、做成赤松茸酱,延伸工业链,也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构成地域特征品牌,团体增收带动大众致富。

  赤松茸破土生“金”,这一道舌尖上的甘旨在冬天里用低温保鲜,送到了远方的餐桌之上,将丰盈的高兴留在了乡民的笑脸之上,冬闲变冬忙,清闲的林地变为增收的宝地,让菜屯镇又拿到了一把以特征栽培业助农致富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