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利用材闭路循环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时间: 2025-08-18 18:15:29 |   作者: 生物质颗粒机

  品销售后可为我单位增值300余万元,降低了二次废钢的产生,确保了入炉废钢的质量和品质,做到了可利用材的闭路循环。

  可利用材闭路循环产品的开发是提高附加值和成材率的关键环节,通过提升过程废钢的产品成材率,是降低冶炼、轧制工序成本的有力手段,实现了各类边角余料类废钢的内部闭路循环。

  目前我们主要使用了轧材生产线产生的过程轧废,主要是炼钢轧钢产生的拉前拉后坯、落地坯;型钢扎线产生的初扎坯、中间轧废、定尺废;宽厚板生产线产生的板头、板边、废次板;特钢厂产生的圆钢切头;棒材厂产生的短尺才、切头。

  3.3.型钢定尺废、棒材定尺废加工工艺: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钢结构制作厂家所要

  加工余料主要是部分合格的炼钢入炉废钢,部分长尺废钢经过Q43系列液压金属剪切机加工成合格入炉料;可利用材工艺流程中产生的切割渣、锯末、铁屑的加工,采用Y81F-125F液压金属打包机对机工艺流程中产生的长铁屑挤压成长方形包块,尺寸300*300*300mm,密度在2.6吨/m3,符合入炉条件;对于产生的锯末、切割渣用Y83系列金属屑压块机压成直径110mm,长度70~100mm左右圆柱体,密度在6.0吨/m3,成为较理想的入炉废钢。

  摘要:通过可利用材闭路循环的实施,开发了过程轧废产品化的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确保了废钢的闭路循环,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途径

  目前,随着莱钢集团每年生产1000万吨,从1000万吨钢到1000万吨材,中间都要产生过程轧废,过程轧废就是我们应该的可利用材,可利用材深加工产品化是有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品价值增值的有效途径,对此,泰东公司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市场开发,依托莱钢钢铁主业形成了较强的可利用材加工解决能力。按照莱钢集团非钢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泰东公司可利用材深加工到“十一二五”末要达到15万吨的加工能力。泰东公司将进一步开发新产品,延伸可利用材加工产业链,不断的提高废次材的利用价值,加工生产流程大体是:将炼钢、轧钢生产的全部过程产生的废次坯(材)、过程轧废、切头(尾、边)、成品废等,进行全处理,提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增值的部分进行产品化加工,将不能利用的余料加工成合格入炉废钢料,返回炼钢生产。在产品研究开发上,重点发展法兰、托盘、机械加工制作等属于钢材延伸加工类产品,形成系列化产品。

  头按照法兰毛坯重量利用带锯床进行可利用材坯料分解,中间产生锯末;将分解的料块用煤气加热炉加热到1000℃,用560kg空气锤模锻或自由锻出法兰毛坯,利用数字控制机床对法兰毛坯进行机械加工至成品法兰,中间产生铁屑。

  范围内的板头、板边用QY40-2500闸式剪板机剪切出矿用锚杆固定托盘平板,然后用160吨压力机冲压出托盘成品;20~30mm范围内的板头、板边、废次板用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床,电脑合理排版后,切割出法兰毛坯盲板,然后用1000吨四柱油压机冲压出法兰毛坯,在160吨压力机的平整后,进入进入数字控制机床加工至成品法兰,中间产生边角废钢和铁屑、切割渣;30mm以上的板头板边有数控火焰切割机床加工成各种异性结构件,中间产生切割渣。

  莱钢热线生产在坯到材的轧制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轧废和边角料,正常的情况是将过程废料和余材坯经过切割后,转运到炉前二次、三次炼钢,除了增加切割损耗和燃气费用外,还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单位经过研究开发的加工工艺,很大程度提高了过程废料的利用率,产品增值明显,降低了二次废钢的产生,节省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