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祺欣:除了写稿财经记者还能怎么升级打怪?|媒笔记

日期: 2024-04-11 作者: 行业动态

  邢祺欣,播音主持专业出身,深度训练营第四期学员。经常自述为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从业两年半但连续拿了三年的年度好稿,《财经》杂志奖学金历届最年轻获得者。

  我在大学和职场生涯中,曾有幸参与过一系列优质的项目。这些项目汇聚了各大高校及单位精心组织的培训活动,涵盖传媒、法律、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以下是我在大学期间亲身参与的项目概览,仅供大家参考:

  对于新闻学或其他文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担心参加这些项目是否会因专业不占优势而被淘汰。但被淘汰是很正常的情况,遇到这类项目时,别犹豫,积极主动地参加。参加这些项目有几方面好处:一是能够丰富自己的项目经历,二是能够加深对所涉及行业或领域的了解,这对于日后从事行业报道也将大有裨益。

  记者项目需要在成为全职记者后才能参加。在入职初期,参加这些项目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行业。项目的参与者多数是业内较为成熟的记者和经验比较丰富的行业专家,在这些项目中,我们能获得与他们深入交流的机会,了解行业真实的现状。与行业专家交流一次,可能比自己摸索学习一个月还要有价值。此外,专家们的分享能给你提供写稿的灵感与素材。因此,我认为毕业后能有机会参与这些项目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以下是我这两年当记者时参与过的项目:

  在众多项目中,我特别向各位推荐《财经》杂志奖学金项目和清华五道口—中国银行金融媒体奖学金培训项目。

  首先是《财经》杂志奖学金项目,我去年有幸参与过这一个项目。我个人觉得它是目前中国新闻界质量最为卓越的项目。参与此项目的通常是在新闻界有着丰富经验和卓越成就的人士,如主编、首席记者或业绩突出的记者,参加该项目常常要得到报社或单位总编辑的推荐信。获奖者将在北大的国家发展研究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与北大顶尖的经济学家深入交流。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你不仅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经济思想,还能了解到当前中国各行业的运行模式和政策走向。

  清华五道口—中国银行金融媒体奖学金培训项目参与的难度更大。据我所知,参与此项目的多为报纸界的副总编及以上级别的专业技术人员,若能成功加入,无疑是对你在金融媒体界地位与影响力的极高认可。

  如果同学们日后有机会,一定要积极申报这两个项目。即使今年未能通过,也能够继续努力,明年、后年再试,总会有机会。

  关于财经记者入门方面,我先分享一些财经记者都应该了解的基础知识及学习的途径。例如,在软件工具的使用上,推荐用东方财富(一款集股票交易、行情查询、资讯阅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投资平台)和万得(一款提供全球金融市场数据与信息的应用)。在媒体方面,建议多关注《财新》;对于宏观经济,能关注《经济观察报》;而在上市公司方面,则可关注《财联社》。在研究IPO方面(首次公开发行募股)能关注公众号“梧桐树下”。财经记者若能够研究IPO并进行深度报道,也会是成为业内头部财经记者的一种路径,但假如没有把IPO研究准确,则可能会给公司和报社无端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很考验记者功力。

  如果日后想从事财经报道,在财经书籍的选择上,我推荐唐朝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如果能掌握这本书的内容,你的文章深度可能就超越了一半的财经记者,因为即使是很多现役的财经记者,可能也不擅长解读财报,我也是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和充实有关知识,但这条学习的路基本上没有尽头。

  在特定领域内进行深入研究,我们一般会选择一个“条线”,也就是一个行业作为研究的主线,如能源、消费或其他领域。财经记者需要深入挖掘该行业内的上市公司,与它们建立联系的同时,发掘别人不知道的问题。只有深入地理解行业生态,才能写出具有深度的行业文章。

  跑会(参加行业会议)是一种快速掌握行业动态的有效方式。入行之初,我对跑会也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认为它们过于偏向社交性质。但在日常的办公环境中,资源的获取并不是特别容易,而行业会议其实就是获取一手信息、接触行业前沿人士的最佳场合。以我的条线—能源行业为例,参加各类光伏展、能源会议及清洁能源会议等活动,都是获取行业动态和建立人脉的绝佳机会。在这些会议上,参会专家往往会分享一些行业内幕或前沿信息,这一些信息对于理解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具备极高的参考价值。比如,通过跑会,我们可能会了解到储能行业当前正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严重、初始端竞争非常激烈等问题,进而导致大量企业面临淘汰的风险。基于这一些信息,我们就能够撰写一篇关于储能行业现状的深度报道。但也要注意的是,作为产业记者做监督报道时的导向应该是如何指出行业问题促进行业,而不是整垮它。

  在参加行业会议时,我经常会遇到这一种的情况:一些记者由于对某些行业不够了解,害怕提问时会暴露自己的不足,因此心中有疑惑也不敢深入追问。但实际上,在财经领域并没有所谓的完全懂行的记者。如果一个记者真的彻底了解了一个行业的上下游,那可能离跳槽也不远了。而除了现场调查,财经记者通过他人所能获取的信息,大多数都是二手甚至三手的。这一些信息往往是在产业一线的人员完成某项工作或开始某项工作之后,才会透露给我们,我们再依据这一些信息去进一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所以不建议依靠这些消息去投资,因为你很难排除这是不是一个圈套。

  新闻专业学生在职业规划和成长路径方面,通常有五个主流选择:考研、留学、进入体制内、加入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和创建或加入自媒体。

  第一个是考研:当前新传考研的竞争日益加剧,同时职场中也涌现出众多深造的机会,但我认为考研并非未来想从事传媒类职业的人的最佳选择。许多人选择考研的初衷可能并非源于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深思熟虑,而是寻求一种对就业压力的暂时逃避。考虑到未来五年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容乐观,整体经济趋势或将平稳或略有下滑。我建议这类人还是尽早就业为好。以我个人的求职经历为例,2021年毕业时所遇到的求职者普遍持有研究生学历,但研究生身份并未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尤其在记者这一职业领域,大多数单位并不特别看重学历。尽管我不愿加剧大家的年龄焦虑,但当前国内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变,完成研究生学业后的年龄通常已近26岁,这时再进入职场将面临更高的成本。

  第二个选择是留学,但选择出国学习文科的尤其需要谨慎。特别是对于新闻专业而言,首先是不一定能够在留学的国家轻松就业成为记者,举例来说,你前往英国学习了新闻学,能够留在BBC一类的外媒工作的概率是很低的,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几个国家也同样存在。其次,成为记者后,依然有许多机会能公费出国留学,例如伊拉斯谟硕士项目、志奋领奖学金、EIT硕士奖学金、纽约大学硕士奖学金等等。所以我认为留学的性价比并不高,工作之后通过这一些项目再去深造学习是更好的选择。

  第三种选择是进入体制,这也是一种常见的选择。选择进入体制能带来工作和生活上的稳定,但在我看来,我们这一个年龄段的人不太愿意过早地结婚生子。你的父母可能会说些类似一旦你进入了体制就不再干涉你的生活的话,但实际并非如此,进入体制后,他们大概率会着手推动你结婚生子。因此,如果你打算进入体制,就要做到优秀被父母催婚催育的准备。

  第四个选择是加入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具有新闻采编资格证的媒体也有很多类别,对于这类媒体,至少要选择那些不容易被封禁的媒体,而持有互联网新闻采编资格证的媒体是一种保障。但具有互联网新闻采编资格证并不等同于持有记者证,很多持有互联网新闻采编资格证的媒体并没有记者证。而如果进入没有互联网新闻采编资格证的媒体,你可能会面临诸多限制,例如无法评职称、无法参与国内新闻奖评选,甚至有可能无法参加部委、地方政府的相关会议。因此,建议我们大家选择拥有互联网新闻采编资格的媒体,这样至少还有机会参与一些政府层面的活动。当然,如果有机会去官方媒体或者四大证券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些官方媒体拥有成熟的发展体系,尽管在内部发展空间可能有限,但这并不妨碍你未来跳槽,毕竟你不一定要在一家单位长时间待着。现在有编制的媒体单位相对较少,能够进入持有记者证、正规聘用、按照正常标准支付工资的公司,已经是比较好的选择了。

  第五个选择是去自媒体,如果从事自媒体工作,通常会有较高的报酬,但实际上非常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运气。在自媒体领域取得成功并不是特别容易,并且竞争很激烈。如果你不是那万里挑一的天才,进入自媒体行业后,常常要真正有老师愿意慢慢带你,你才有机会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但即使如此你也很难预料你所在的平台何时会被封禁。

  PR(公共关系岗位)是记者最普遍的转型套路,转型去PR之后,薪资会有明显的提升。

  记者转行律师也是很常见的选择。律师的职业门槛在国内并不算低,但也不算高。在国内有些律所当实习律师,你甚至不需要具备法律学位,甚至也不需要通过司法考试。我毕业那年就有一个政策,就是即使你是非法本(本科阶段非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先申报担任实习律师,之后再考司法考试,通过后的几个月就能够得到律师执业证。在当律师的初期,积累案源等方面都需要有人来引导。假如没有人引导,那得非常有天赋,同时也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有一句老话叫记者和律师是天然联盟,这不仅在于社会属性上的交叉,还包括初期同样贫困的生活。他们的成长都需要资源和经验,律师的需求更为迫切,因为律师行业更加市场化。但如果一个人是当记者当不下去了就幻想做律师能发财,那这种想法可能会让你在两边都吃不上饭。如果你真有成为律师的愿望,破釜沉舟的勇气加上一些运气,转型成功的案例也并不少。

  第三个选择是IR(投资者关系岗位)。董事会秘书(董秘)和证券事务代表也是记者接触上市公司时最常对接的角色。这两种职位是运气足够好的财经记者转型进入公司后能达到的职业顶峰。董秘并不是很多人以为传统意义上的日常秘书,而是在企业内部通常担任着除董事长外的第二或第三高管的角色,在企业内部通常拥有极高的地位与影响力。但董秘和证代的岗位一般的情况下都不会招聘年轻人。对于年轻的财经记者来说,在行业内不间断地积累经验扩充影响力,长期持续地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未来转型去公司内的职业生涯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第四个选择是高校老师,高校老师也是我最推崇的记者职业转型的成功案例。一个记者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在多个领域同时发挥影响力。举个例子,财经记者如果希望未来继续在媒体领域发展,他可以一边在高校兼职特聘教师,一边兼任研究机构的特聘研究员,同时他还可以在企业中担任独立董事,我认为这也是对媒体有执念的记者最理想的转型方案,但同样需要多年积累和经验,外加一些运气才有可能实现。

  第五个选择是成为行业分析师,财经记者转型成行业分析师后主要是做证券分析和机构研究等方向。行业分析师通常薪资比较丰厚,就我认识的几位而言,底薪过万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最后一种选择是创建自媒体,我认为这样的转型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即使你在电视台或别的媒体积累了多年经验,又或者在担任记者期间自媒体运营得有声有色,这都不能够确保你转型为全职自媒体人后就能一帆风顺。因为自媒体创业并非单凭过往的经验或成果就能确保成功。当然,若你对自媒体充满热情且愿承担风险,那也不妨一试。即使失败,你仍有退路回归媒体界。

  A:一种高效且直接的方式是利用微信的搜索功能。具体而言,你可以在搜索框中输入“项目”或“招募”,并附上你感兴趣的领域作为关键词,这样很有可能会显示出一些公开招募的在线项目或工作坊。其次,关注与你行业相关的公众号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们经常会发布最新的项目信息和活动动态。最后,不要忽视微信朋友圈的力量,通过添加行业内人士的微信并热情参加交流,你也能从他们的分享中得知更多潜在的项目机会。

  A:在跑会的时候,一定要坚守职业道德。因为你作为记者的不当言行一旦被录音或记录,后果都是极其严重的,不仅可能会引起个人失业,记者证被吊销,还可能连累整个媒体机构的声誉。

  此外,在调查报道中,我们还需要非常警惕那些以土特产为名的馈赠。这些看似无害的礼物,可能暗藏玄机。我们很难在第一时间察觉其中是否夹带了现金或别的形式的利益输送。因此,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作为记者应该守住自己的职业道德,坚决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财物馈赠。

  A:关于学历,首先要明确的是,本科学历通常是进入许多企业单位的最低门槛。缺乏本科学历,人事部门在初筛时就可能将你排除在外。此外,对招聘的媒体方来说,他们通常会更注重你的实际写作能力和潜力,比如够不够年轻,有没有精力跑现场都会是优势。

  至于实习经历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展示你在实习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招聘方可能更关心的是你在实习期间具体做了什么,以及你能够为一篇报道付出多少努力等等。这种对于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往往比单纯的学历或实习经历更受重视,记者一般都是容易被感动的,想办法让他们共情你的努力通常会更顺利。

  A: 这两者的选择实际上并不矛盾。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我更推荐你们选择大平台,因为你们目前所喜欢的方向,可能仅仅是你们所接触到的能接受的方向之一,不一定就是你们真正最热爱的。只是因为缺乏了对其他方向的了解,所以还无法确定。

  但如果你们进入大平台,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方向和机会,也许会发现了自己更喜欢的事物。因此,如果你们时间充裕且有这样的机会时,不妨尝试一下,因为记者是很离不开平台,也是很吃团队合作的一个职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